輕型鋼結構設計要點與鋼材的選擇要點
近年來,輕型鋼結構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例如在高層建筑、大跨度公共建筑中,都有輕型鋼結構設計的身影,它已成為一個城市現代建筑的象征。隨著現代輕型鋼結構設計水平提高,從而形式由單一的框架式發展到多元化,如肋玻結構形式、鋼桁架結構形式。一、鋼結構設計要點
1.鋼結構形式與結構布置。鋼結構在設計之前應該選擇合理的結構體系,合理的建筑結構體系應該是剛柔相濟。鋼結構常用的結構體系有框架、平面(桁)架、網架(殼)、索膜、輕鋼、塔桅等結構形式。在鋼結構設計的整個過程中都應該注重的是概念設計,所得結構方案往往易于手算、概念清晰、定性正確,并可避免結構分析階段不必要的繁瑣運算。同時,它也是判斷計算機內力分析輸出數據可靠與否的主要依據。所以它在結構選型與布置階段就尤其重要。對一些難以做出精確理性分析或規范未規定的問題,可依據從整體結構體系與分體系之間的破壞機理、力學關系、試驗現象、震害和工程經驗中獲得概念設計的思想,結構的布置及細部措施應該從全局的角度來確定控制。一般地說要剛度均勻,力學模型清晰簡便,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盡可能限制大荷載或移動荷載的影響范圍,控制構件的側移變形,保證結構具有足夠的抗彎和抗剪能力,使其結構傳力以最直接簡單的線路傳遞到基礎,柱間的抗側支撐的分布應均勻,其形心要盡量靠近側向力(風震)的作用線,否則應考慮結構的扭轉。結構的抗側應有多道防線,比如有支撐框架結構,柱子至少應能單獨隨1/4的總水平力。

3.連接節點優化設計。鋼結構是由鋼板、型鋼通過必要的連接組成構件,各通過一定安裝而形成整體結構,連接部位應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延性。所以連接節點的設計是鋼結構設計中重要的內容之一,鋼結構的連接方法可分為焊接、鉚接、普通螺栓連接、高強螺栓連接。在結構分析前,就應該對節點的形式有充分地思考與確定,應根據連接節點的位置及其所要求的強度、剛度合理地確定連接方式及節點細部構造和計算方法。常常出現的一種情況是,最終設計的節點與結構分析模型中使用的形式不完全一致,這必須避免,按傳力特性不同,節點分剛接、鉸接和半剛接。初學者宜選擇可以簡單定量分析的前兩者,連接的不同對結構影響甚大。比如,有的剛接節點雖然隨彎矩沒有問題,但會產生較大轉動,不符合結構分析中的假定,會導致實際工程變形大于計算數據等的不利結果。連接節點有等強設計和實際受力設計兩種常用的方法,初學者可偏安全選用前者。
二、鋼結構設計中鋼材的選擇應考慮以下方面:
(1) 結構類型及其重要性
結構可分為重要、一般和次要三類。重級工作制吊車梁和特別重要的輕型鋼結構主結構及次結構構件屬于重要結構;普通輕型鋼結構廠房的主結構梁柱和次結構構件屬于一般結構;而輔助結構中的樓梯、平臺、欄桿等屬于次要結構。重要結構可選用16Mn 鋼或Q235—C或D;一般結構可選用Q235—B;次要結構可選用Q235—B·F。
(2)荷載性質

(3) 工作溫度
根據結構工作溫度選擇結構的質量等級。例如,工作溫度低于-20℃時宜選用Q235—C或Q235—D;高于-20℃時可選用Q235—B。
轉載聲明:本文由鋼結構設計公司-三維鋼構整理發布
轉載請注明來源:http://www.yogagardennh.com/news/hangye/158.html